阮锐荣,广东中山人,1953年生。1974年加入海南军区原53604部队(中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旅前身),退伍后于1980年加入珠海二建公司;1989年7月1日加入珠海特区发展公司房地产经理部。投身华发项目建筑领域24年,担任多个重要项目指挥部负责人。
“美丽起伏的巍巍大青山延续着燕山山脉,道不尽鹿城日新月异崛起的包头华发新城……一群来自祖国四方的人们,聚焦在500强企业华发股份的大旗之下,这是一个熟悉又响亮的名字,珠海华发!中国华发……”2012年的一天,阮锐荣在内蒙古包头,照旧忙到深夜,为在这一年春节庆祝包头华发新城的诞生,59岁的他亲笔写下了这首《愿华发走向更辉煌的明天》。
时光荏苒,九年飞逝。如今的华发如阮锐荣期望般一路高歌猛进,在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逐年大幅提升,综合实力不断增强,已实现从“珠海华发”到“中国华发”的跨越。
遥想36岁加入华发时,阮锐荣风华正茂,技术水平已达到当时建筑行业近五级工标准,先后担任翠景工业区、鸿景花园、嘉园、华发新城等工程指挥部负责人。他也是华发异地开发的急先锋,2003年代表华发股份首次出征北京告捷,2008年再度受命北出塞外,为包头华发新城交出满意答卷。
在华发二十四年,阮锐荣有一半时间走南闯北,披荆斩棘,做过的建筑工程超过165万平方米,被称为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“华发老黄牛”,成为开创华发“精品时代”的重要功臣。
筑梦特区,向往华发
日照当头、蝉鸣声声,中式复古的厅堂里,茶香氤氲。年近古稀的阮锐荣,精神矍铄,忆往昔岁月,他眼底有光,一字一句铿锵有力,峥嵘犹在。
阮锐荣出身于建筑工匠世家,家里兄弟姐妹多,为了减轻父母压力,他17岁出来做建筑工人,21岁加入海南军区原53604部队(中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旅前身)。当兵3年,每天海泳5公里,经常去西沙群岛演习,后来因为家里需要照顾,他回到老家中山,“本来我退伍后可以在村里面管理小企业,但我觉得经验不足,还是做回了建筑老本行。”
1979年珠海要成立经济特区的消息,如平地惊雷震响全国,也激起了包括阮锐荣在内的建筑青年的热血情怀。
他响应号召,带着在房地产建设领域摸爬滚打练就的一身本领,从中山来到珠海,先在珠海二建公司干满了十年,技术水平达到当时建筑行业近五级工标准,“基本上珠海大型建筑工程,我都有参与建设,比如珠海海关大楼、税局宿舍楼、前山饼干厂生产线工程……”
那时的他虽然身在珠海资历最老的建筑公司,但壮志满怀,一心向往华发这个能施展抱负的舞台。彼时,华发在第一代掌门人关林炳的带领下,企业蒸蒸日上,从引进港澳资本与技术,到自筹资金、自建技术标准、自主开发等,为珠海经济特区打造了一系列堪称珠海当时最高水准的住宅社区。
“1984年就有朋友介绍让我来华发了,但珠海二建公司领导坚决不让我辞职。等到1989年,我坚决辞职,因为华发在特区开发的银海新村、丽景花园等项目做得太好了,我非常向往华发。”
1989年7月1日,这一年阮锐荣36岁,他正式加入珠海特区发展公司房地产经理部,任翠景工业区工程指挥部副经理。当时阮锐荣在珠海二建公司的收入是每月500块钱,来华发之后每月收入400块钱,持续一年多。“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来华发,收入多少我都没有仔细去了解。我只是向往一个更大的平台,参与建设更多、更好的项目。”
保工程质量,一刻不能松懈
从乙方建筑公司员工变成甲方的项目负责人,阮锐荣首次尝试身份的转变,一切管理工作与质量进度都要靠自己掌握。然而,要建设一流品质,一流口碑,必然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心血和精力。
初任翠景工业区工程指挥部副经理,阮锐荣回忆道:“那里都是鱼塘深坑,填土要填4米深,并需将填土碾压至密实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才能盖房,标准很高很吃力。当时我们三个人管8万多平方现场建筑厂房,每天晚上吃完晚饭,都自觉骑单车去工地巡查,早出晚归是常态。”很快,阮锐荣又调赴鸿景花园工程指挥部,任第二工程部经理。
1991年,阮锐荣在鸿景花园工程施工现场
1991年,为迎接澳门回归、改变一河两岸繁荣不对称现状,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承接了湾仔鸿景花园项目建设。被命名为“凯旋门广场”的鸿景花园,二期规划是当时国内罕见的临海建高层建筑,项目地处滩涂,普通锤击桩和灌注桩在强度上难以达标,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在高层建筑项目中采用管桩技术,专门从香港请来一家专业从事软基工程的公司来为凯旋门打桩,这在珠海是第一次。
那时的湾仔人烟稀少,尽是滩涂。为了加快工程进度,工地小高层建筑项目现场近二十台锤击灌注桩同步施工。但软土地基的土质软硬不均,基础工程较为复杂,常常出现打到设计桩长却收不了锤的情况。在当时工程监理制度尚未实施的情况下,阮锐荣所在的项目指挥部提出了“全方位旁站管理”的指示:只要桩锤一响,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现场到位。
“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去工地,打桩不能停,要赶进度。有些管桩达到50多米,当年打桩时,我们总工程师麦继谦、庄宗穆都在现场指挥,工程部在现场管理方面遇到问题向他们反馈意见,然后我们再做,而且要做到最好。”
阮锐荣说,工程建设中最怕遇到台风天。建设鸿景花园时遇到好几次台风,他们半夜三更开车到工地,风吹着车晃来晃去的,他们必须逐个去巡查楼房的窗户有没有关好。“每栋楼25层,一层一层地往上爬,现场还要检查察看施工单位的吊架、塔架固定好没有,还有排水、道路通不通……要做很多事情,不能出一点差错。”
鸿景花园第一期住宅交付时的隆重场景,阮锐荣至今记忆清晰。“如期出售,供不应求,在93年卖了4个多亿!”他言语间充满自豪。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鸿景花园项目荣获建设部颁发的“全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银质奖”,阮锐荣个人获得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部级综合银牌奖、优秀开发管理奖等。
华发精品工程的第一代“功臣”
2001年3月,袁小波成为华发新任掌门人。在21世纪中国房地产呼吁“精品”的时代,当时的华发只有一个楼盘正在报建,就是位于珠海前山工业区的群景花园(后更名为嘉园),这也是真正让阮锐荣在华发独当一面的项目。
阮锐荣记得,袁小波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改革,给华发带来了很多新制度,例如在工程部实行“负责人带方案竞聘上岗”,工程部的人一听到都不出声了,“以前从未试过。”
阮锐荣是几十人中第一个报名的。当晚,他做方案到凌晨两点。很快,他的方案通过了初试,在接下来的面试中,他向面试官具体阐述了自己关于工程管理的想法。
由于出彩的方案和做事负责的工作态度,阮锐荣如愿以偿,首次担任项目工程指挥部总负责人。当时工程量大,工期紧,恨不得吃住都在工地上,出去办事回来再晚也要走一趟。
嘉园项目实景
历经11个月零9天,他和他的团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——嘉园小区。“这是我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,我们既做甲方,也做乙方,把控全盘,一出现问题就要第一时间去解决。例如打桩的时候打出来许多圆形大石块,有将近上千立方米,预应力管桩被打断,打桩机有关机件也都断掉了,为此得赶紧解决机器问题和调整基础方案。汇报给设计院后,要重新改方案,还要进行大方量级配砂石回填,基础项目施工突发的问题太多了。”
在华发领导的决策下,嘉园的规划设计理念超人一筹,而阮锐荣团队则负责实施。值得一提的是,阮锐荣和团队建起了当年珠海住宅小区中面积最大的泳池;在43栋多层建筑的架空底层,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式园林会所,并附设了3个室外篮球场……
此外,在嘉园的建筑外立面使用材料上,袁小波亲自组织会议研讨,最终决定将外墙马赛克改为国外普遍使用的涂料,使得嘉园建筑外立面更出彩;在施工中同步加强质量管理,“这也是珠海首次在房地产项目中采用涂料,华发又一次开了先河。”
在工地上泡了几个月,他回集团开会,同事看着“黑不溜秋”的他问,“你是谁啊,怎么这么瘦,又晒得这么黑?”愣是没认出来。
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黄沙始到金。2002年3月30日,嘉园现场销售住宅75套,创下了当时珠海楼盘单日销售的最高纪录,随后开盘不到三个月,就实现了“满堂彩”,推出的一二期住宅基本卖完,临街商铺全部售罄,初显华发“精品楼盘”的崭新价值观,一炮绽开“世纪红”!有媒体评论,嘉园给客户带来一种崭新的居住体验,打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“绿色家园”。它的成功也增加了华发打造时代精品的信心。
异地拓荒数十年,亮剑北京包头
2004年初,华发股份在上交所鸣锣上市。这一年,华发股份董事会作出“立足珠海,面向全国”的决定,并从首都北京迈出异地开发的第一步。此时51岁的阮锐荣义无反顾跟随公司的步伐,轻骑上京,出任北京铧发房地产公司工程部经理。
在时任北京铧发房地产公司总经理李光宁、副总经理商林的带领下,阮锐荣肩负起从未涉及过的拆迁工程管理工作,他不厌其烦地与政府主管部门反复联系,协调政府部门、拆迁公司、业主三方,顺利完成真武庙相关拆迁工程。同时,阮锐荣带领的工程开发部还全面负责工程开发管理、预结(决)算、招投标、合同管理等工作,他们深入到拟选对象现场加强摸底工作,通过亲眼所见严格把关,优中选优。最终,华发颐园项目由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标,其委派获得“首都劳动奖章”的项目经理负责北京项目的工程管理。竣工验收后,颐园一举揽获北京建筑结构长城杯金奖、银奖。
北京铧发团队(二排右三为时任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小波,四排左三为阮锐荣)
在北京,阮锐荣在学习北方新建筑工艺的同时,也把南派工艺传到了北方,比如地下阳光车库,“在北京把阳光车库做得这么好的,我们是第一家。下面所有的管道全部光光亮亮、整整齐齐。”另外,“香港室内设计之父”高文安的精装修模式、贝尔高林新加坡公司的南派园林,都被阮锐荣因地制宜、赋予新生,使“南派精典”在北京一炮而红。
到2006年底,颐园一期推出的420套可售住宅瞬间销出339套,创造了项目开盘以来销售价格五次提高的“华发北京奇迹”。颐园在北京的成功亮剑,不仅为华发当时推进全国战略做出表率,也成功树立起“立足珠海,面向全国”的第一尊里程碑。2009年,项目全部售罄,阮锐荣因项目工程质量优良,被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向珠海市政府推举,被评为当年的“珠海市先进工作者”。
和他共事多年的商林,评价阮锐荣是他的良师益友:“老阮责任心非常强,凡事亲力亲为,爱岗敬业,一心扑在工作上,每晚都去工地巡视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。他是一个工作狂,一直奋斗在第一线,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,只要是工程,给他就放心。”
2006年,阮锐荣(左)在北京华发颐园工地与工程部技术同事检查冬季施工工作
阮锐荣在北京一待就是五年,而这只是他在华发工作生涯中的一个缩影,“我从进华发第一天到退休,一年中不在工地的时间可以数出来,只希望把事情做好,对得起华发的品质。”
华发颐园名动京城后,2008年,阮锐荣异地出征的第二站,抵达包头。
“包头华发新城是吴东生点名一定要我去的。”时任包头华发置业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东生,是和阮锐荣一起合作过嘉园项目的老朋友。
占地500多亩的包头华发新城,最初的工程管理只有阮锐荣一个人。白天工地需要处理的事情多,只能晚上处理文件,加班到凌晨两点,是家常便饭。
阮锐荣还主动深入了解包头当地建筑市场,接触当地建设主管部门、施工与开发企业、建设环境气候水文地质等,掌握到施工第一手资料。“在包头找好的施工单位,非常困难。当地人跟不上华发人的工作节奏,要靠我们去带动他们。”
看到工人砌砖不整齐,阮锐荣会亲自给他们示范,“我对工程上细节要求很严格,一定要做好。每天上下班我会开车接送他们,利用路上的时间跟他们讲华发的制度和要求,苦口婆心不断讲。”
包头华发新城一经面世,设计上的亮点就引来各方关注,“无论是地下阳光车库的温控设计,还是室内精装修设计、园林景观等,都别具匠心。整个包头建筑系统都去参观我们的阳光车库,政府还下文说一定要按照华发公司的标准操作,把我们当做样板来推广。”
包头华发新城项目实景
2010年,包头华发新城开盘,当天销售300多套。截至当年年底,包头华发新城实现销售额突破6亿元,其中回笼资金3亿元,超额完成了华发股份公司下达的经营任务。
愿华发走向更辉煌的明天
光阴流转,岁月如歌。转眼,阮锐荣又在包头待了5年。2013年6月,60岁的阮锐荣办理退休后,仍在包头工作至9月才返回珠海。仅1个月后,阮锐荣又被返聘至南宁国宾壹号工程。“但遗憾的是,因为父母重病,想着不能全心全意为公司奉献,我就干脆离职了,没能完完整整地看着南宁国宾壹号工程做完。”
服务华发24载,历经华发三代领导人的他蓦然回首,感慨万千:“我看着华发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从大到强,公司里面年轻人越来越多,领导层人才辈出,我们退休员工也感到开心自豪。我们三代领导人,关总勤俭持家,袁总雷厉风行,李总高瞻远瞩,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。”
珠海经济特区成立41年,华发为什么能励精图治取得今天的成就?阮锐荣认为与华发人开拓创新、兢兢业业、廉洁奉公的特质密不可分,“参加工作这么多年,我最大的幸运就是加入华发,生活得到了改善,公司里大家上下一心踏实干事。现在我们退休以后,公司还对退休员工特别关怀。”
家里的小书房是阮锐荣每天待的地方,退休后他也经常关心华发的新闻。“和老同事聚会,说到华发又拿了哪些项目,又获得了哪些荣誉,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。希望华发越来越好,早日成为世界500强。”如2012年他在内蒙古包头那一夜所写,“愿华发走向更辉煌的明天”。
书房里满屋子的奖章,记载了他与华发携手并肩24载的奋斗历程。“胸次恢恢百万兵,文才武略冠群英。挽弓破筈状元锐,擒寇功封使者荣。”阮锐荣的名字藏于这首诗中,而他的人生亦如此般,披坚执锐、忠诚奉献,始终守卫华发的光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