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繁体 English

珠海“种”出空间释放制造业潜能

发布时间:2023/6/27 18:32:36 分类:公司新闻 来源:本站

白首.gif


▷   转载自南方日报报道


1.jpg


大力开展土地整备,超前储备一批可直接用于建设的产业“熟地”


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5.0产业新空间,快速承接中小微科技型企业


坚持建设与招商同步,加速打造集群化供应链和生态链体系


2.png


生熟之变

超前储备“熟地”吸引项目落地


高质量的土地资源要素保障,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。寸土寸金的珠海,将工业用地摆在何种重要位置?


去年,珠海出台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,提出“像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一样,牢牢守住工业用地基本盘”。珠海保障工业用地的决心可见一斑。


近年来,以制造业见长的珠三角,工业用地资源日益稀缺,部分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30%国际警戒线。相比之下,珠海工业用地储备相对宽裕,2021年全市土地开发强度为26%,这为珠海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创造了条件。


从城市内部看,东西部发展不均衡是珠海的“痛点”。东部主城区开发强度过高,中小企业用地难、用地贵,大片连片土地集中在西部地区,亟须进一步释放潜能。


2021年12月,珠海提出,要大力开展土地整备,强化用地规划与产业落地对接,超前储备一批可直接用于企业建设的“熟地”,为打赢产业攻坚战备足弹药、做好后勤。其中,磨刀门水道以西的区域“熟地”整备任务最重。


所谓“熟地”,是指已完成土地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,形成建设用地条件可以直接用于建设的土地。“熟地”的供应模式,有利于大大减少批而未供和土地闲置情况的出现。


对于有意向的投资者而言,“熟地”意味着效率。对地方政府而言,“熟地”则象征着城市竞争的主动权——如果企业提出用地申请,政府马上就能落实认购具体事项,为项目落地提供贴身服务,为产业发展赢得主动。


去年,珠海多个百亿级项目都是在“熟地”上落户,并以极短的时间、极高的效率实现拿地开工。


数据显示,2022年,珠海完成整备具备进场施工条件的产业“熟地”62块,面积达8085.76亩;全年出让工业用地104宗、面积569.62公顷,出让面积约为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的4.5倍。


今年,珠海在“熟地”上继续加码,全年计划整备“熟地”8000亩,实现从“项目等地”到“地等项目”的转变。截至5月底,全市已完成整备具备进场施工条件的产业“熟地”41块,共3368.76亩。


空间之变

5.0产业新空间拔地而起


6月19日,香洲华发5.0产业新空间·三溪华发智造港1号项目4#厂房正式封顶,较原计划提前了70多天。该项目将围绕光电和智能制造产业需求,在土地资源紧张的珠海主城区,打造一片集约化产业高地。


在全力保障工业用地的基础上,如何优化产业空间载体布局、提升产业园区质量和效益,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。


当前,珠三角正掀起一轮“种工厂”热潮。深圳向天要空间,主推“工业上楼”;佛山以亩均指标论英雄;中山探索“商改工”“住改工”新方法……珠海则选择了一条全新的道路——携手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、格力集团和大横琴集团等国企,共同打造5.0产业新空间。


《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制造业当家22条”)提出,要推广深圳“工业上楼”和珠海“5.0产业新空间”模式,提升工业园区软硬件条件,推动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。


何为5.0?按照官方定义,5.0产业新空间指具备“低租金、高标准、规模化、配套全、运营优”五大特点的新型载体,具有快速承接并赋能中小微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显著优势。


简单而言,即“顶装的配置,毛坯的价格”。


从配置来看,5.0产业新空间在层高、荷载、物流等方面都是国内“顶配”,并支持模块化或定制化厂房建设,同时配备生活、商业配套,以及专业性生产配套服务。


以租金来看,原则上,珠海东部片区(即珠海大桥以东)租金平均不超过20元/月·平方米,西部片区平均不超过15元/月·平方米。


“珠海5.0产业新空间的设计思路很好,在体系构建上很全面。”在暨南大学教授、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看来,5.0产业新空间能够有效为企业节约成本,更适合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。


在此,一些无法购买土地自建厂房的中小微企业可实现“拎机投产”“拎包入驻”,快速抢占市场。


因企业扩产需求,瑞熙恩电气(珠海)有限公司于6月正式入驻华发智造产业园3栋和5栋。董事长郑彦民告诉记者,得益于5.0产业新空间的配套和服务,公司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,便完成了从签约到投产的全过程。“生产一天都没停,为了赶订单,搬过来的第1天,机器就24小时不停运转。”


高质量载体成为珠海践行“制造业当家、产业第一”的一张王牌。珠海提出,将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产业新空间,助推珠海在2025年冲刺“万亿工业俱乐部”。


目前,全市5.0产业新空间项目已开工38个,今年将在去年谋划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,继续建设500万平方米以上。


产城之变

“产城人”融合重塑发展格局


从机械化的工业1.0到网络化的工业5.0,数字的跃升,改变的是整个工业社会的运行逻辑,也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。


从1.0版本的工业园区到5.0产业新空间,改变的又将是什么?回溯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史,不难发现,工业园区越来越重视“产城人”融合,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重塑城市格局。


“早期的产业园区出现萧条,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服务配套跟不上,造成产城分离,部分产业园区‘空心化’。”胡刚表示,珠海的5.0产业新空间有效规避了这一问题,“不仅从外表看不像是工厂,建筑外观很美观,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,还有很多提供给企业的共享空间。”


按照要求,5.0产业新空间在生产、生活配套方面必须下足功夫,生活、商业设施要满足员工吃、住、娱乐休闲及商务交流等需求。此外,珠海大力推进的“园区投入倍增计划”,也在不断改善产业园周边的城市面貌,包括配套道路、公园绿地、公办学校等,进一步稳住了企业和人才留在园区发展的信心。


产城融合不仅要在规划上将园区与城市融为一体,更核心的要求是将城市的竞争优势注入到产业园区中,并以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。


“制造业当家22条”提出,要引导国有企业、“链主”企业积极参与工业园区开发运营。在珠海,5.0产业新空间正是由国企承担综合运营商角色,旨在发挥国企的综合优势,为企业全方位赋能。


今年5月,超100人的华发5.0产业新空间运营服务团队全面进驻园区一线,率先拉开了珠海产业新空间实体化运营的大幕。为全面满足入园企业生产生活需求,华发打造了包含投融资服务、营销服务、专业服务、公共服务和物业服务在内的“五位一体”运营服务体系。目前,仅投融资服务团队已累计对接60家已入园及拟入园企业,累计拟投金额近8000万元,并已为10余家入驻企业提供保险、金融咨询、发债对接等服务。


生态之变

培育富有生机的“产业森林”


当前,招商引资成为“拼经济”的关键一招。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,更需要各地创新工作方式、提高产业空间质量,以空间之变引领产业质变。


珠海正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,以及智能家电、装备制造、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中发力,加快培育富有生机活力、极具发展竞争力的“产业森林”。


以新能源产业为例。珠海提出,要全力抢抓新型储能产业“新风口”,力争三年内打造5000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。今年以来,埃克森新能源、纬景储能、先阳新能源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正加速落地。


在不少专家看来,高质量产业载体和土地空间,为珠海“产业森林”的共生共荣,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长,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雨露。


一方面,通过靶向招引、补链强链,建设与招商同步的“两条腿走路”方针,5.0产业新空间有效避免了“有园区,无产业”现象的出现。


另一方面,建设5.0产业新空间,对于珠海加速打造集群化供应链和生态链体系也具有重大意义。按照“同步建设、同步招商、个性化定制”策略,珠海不断推动中小企业成链条、抱团式落户,以此打造“上下楼就是上下游”的新型产业生态圈。


珠海华发产业新空间招商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聚焦珠海产业规划,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创新了投引招商、链式招商、地图招商、圈层招商、渠道招商、服务招商等六大招商方式。


在投引招商方面,华发已累计引进市外优质企业52家,其中美东汇成、美联泰科、菲特兰、麦得发等被投企业均落户华发5.0产业新空间;链式招商方面,通过投资引进高景、爱旭等“链主”项目,华发成功招引了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普拉迪、普伊特、帝尔激光等。


胡刚认为,5.0产业新空间的特点也符合制造业的发展趋势。当下,中小微企业越来越往专业化、细分领域发展,“推广珠海5.0产业新空间模式,有利于培育更多单项冠军、‘小巨人’企业,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。”胡刚说。


3.png


投资制造业,就是投资更加广阔的未来。


今年以来,广东各地聚焦高质量发展创先争优、苦干实干。其中,“黑马”珠海在工业投资方面的表现格外亮眼——前4月,珠海工业投资保持强劲增势,同比增长56.5%,位居全省第一。


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。珠海陆地面积仅有1725平方公里,是珠三角面积最小的城市。缘何成为投资热土?数据的背后是思路的转变。


从“项目等空间”到“空间等项目”,珠海掀起新一轮产业空间建设热潮。一方面,大力开展土地整备,超前储备一批可直接用于建设的产业“熟地”,推动大项目落地开花;另一方面,集聚资源“种工厂”,首批5.0产业新空间投入使用,快速承接科技型中小企业。


助力企业实现“梦想有多大,空间就有多大”。朝着“万亿工业强市”的目标,珠海力求让土地“活”起来。


4.jpg


一线案例


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集聚大批智能装备制造相关企业


“产城融合生活圈”

提升工人幸福感


“为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,去年我们多次到大湾区实地调研和考察。珠海优越的地理位置、优美的发展环境、优质的政企服务,以及5.0产业新空间的特色优势,促使我们最终决定落户这里。”太星(珠海)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源荣告诉记者。


珠海太星是国际领先的PCB综合设备品牌制造商——韩国太星株式会社的扩产项目。不久前,该项目正式落户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,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,定位为新一代PCB设备生产基地。


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,由珠海高新区和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。这个用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、总建面约48.3万平方米、坐拥18栋高标准厂房的5.0产业新空间,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,从无到有拔地而起,并集聚了大批智能装备制造相关企业。


为提升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共配套844间精装宿舍,包括四人间、双人间、夫妻间等,餐饮中心能同时满足4000人用餐。此外,园区还考虑到工人“8小时外”的生活,超市、咖啡书吧、共享洗衣房、共享厨房、户外运动场等一应俱全,打造“产城融合生活圈”。


数据显示,目前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已签约入驻及意向签约项目47个,现已有24家企业进场或启动装修,租赁面积共36万平方米,占园区厂房面积的100%。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8亿元,规划年产值58亿元。


白尾.gif


Baidu
map